20個銅板
趁著出版社下殺3折,買了格林出版的繪本,「20個銅板」就是其中一本書。第一眼看到書封時,覺得這個畫風有點類似日本的手塚治虫的風格,因為它讓我聯想到「龍貓」的味道。再翻翻故事內容,富有教育意味,於是便把它買下了。回到家,我趕緊跟Sophie推薦這本書,起初她一點興趣也沒有,還說床邊故事不准講那本。很有自己想法的Sophie,有時只是想和我唱反調,我越是想講她就越不要聽。好吧!就先不講了。
心血來潮願意聽
一天,離睡覺還有一段時間,Sophie突然說可以講那本「20個銅板」,於是我一邊說明,一邊讓她看圖畫。
書中描繪兩姊弟家裡很窮,每天傍晚只能望著別人去買熱騰騰的饅頭來吃,自己在一旁吞口水。後來他們想到一個方法,到水溝或是路邊撿一角錢,湊足20個就是2元,就可以買一個饅頭。所以放學後,兩姊弟很認真地撿錢。我跟Sophie說,早期媽咪小時候還有用一角錢湊成1元去雜貨店買零食吃呢!10個一角錢加起來就變成1元囉!由於兩姊弟有時要探頭到小縫中撿錢,我會問Sophie:「你覺得還可以在哪邊找到零錢呢?」她會說:「水溝旁邊應該有人會掉錢吧!」是呀,姊弟倆就這樣湊錢去買到第一個饅頭,吃著熱騰騰的饅頭,姊弟倆心滿意足。
機會教育
書中主角很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,所以我跟Sophie說,我們有豐盛的食物,可是有時候吃不完就倒掉,而每一樣食物都是人家辛辛苦苦做成的。像是饅頭要用麵粉來作,再蒸過即完成,這中間賣饅頭的老爺爺很辛苦的。還有有些人家的小孩窮到沒有食物吃,很可憐,我們不要浪費食物,同時也要把錢存起來,有特別需要時再用。
賣饅頭的老爺爺得知姊弟倆的遭遇,非常的同情,所以就跟他們說,如果沒有錢、不介意的話可以到我家吃昨天賣剩的饅頭。姊弟倆想吃饅頭時,就很不好意思地走山路到老爺爺家吃。時間過去了,姊弟也長大了,姊姊每每看到路邊賣熱騰騰饅頭的情景,都會想起家鄉的老爺爺。趁著返鄉之際,姊姊特地再去拜訪老爺爺,沒想到已人去樓空。為了感念老爺爺當年的幫助,姊姊開始利用假日去作義工,服務人群,幫助更多的人。
我跟Sophie說,當我們將來有能力的時候,要回饋社會,也就是要幫助別人,這樣社會就會有溫暖,Sophie說:「好好聽的故事喔!」
留言列表